《渔樵问答》 一则 论易
樵者谓渔者曰:“子可谓知易之道矣。吾敢问易有太极,太极何物也?”
曰:“无为之本也。”
曰:“太极生两仪。两仪天地之谓乎?”
曰:“两仪天地之祖也,非止为天地而已也。太极分而为二,先得一为一,后得一为二,一二谓两仪。”
曰:“两仪生四象。四象,何物也?”
曰:“四象谓阴阳刚柔。有阴阳,然后可以生天。有刚柔,然后可以生地。立功之本,于斯为极。
曰:“四象生八卦。八卦何谓也也?”
曰:“谓乾、坤、离、坎、兑、艮、震、巽之谓也。迭相盛衰,终始于其间矣,因而重之则六十四,由是而生也。而易之道始备矣。”
樵者问渔者曰:“复何以见天地之心乎?”
曰:“先阳已尽,后阳始生,则天地始生之际,中则当日月始周之际,末则当星辰终始之际。万物死生,寒暑代谢,昼夜迁变,非此无以见之。当天地穷极之所,必变,变则通,通则久,故象言:‘先王以至日闭关,商旅不行,后不省方’,顺天故也。”
樵者谓渔者曰:“无妄,灾也。敢问其故?”
曰:“妄则欺也,得之必有祸,欺有妄也。顺天而动,有祸及者,非祸也,灾也。犹农有思礼,而不勤稼穑者,其荒也,不亦祸乎?农有勤稼穑,而复败诸水旱者,其荒也,不亦灾乎?故《象》言:‘先王以茂对时,育万物’,贵不妄也。”
樵者问曰:“姤,何也?”
曰:“姤,遇也,柔遇刚也,与夬正反。夬始逼壮,姤始遇壮,阴始遇阳,故称姤焉。观其姤,天地之心,亦可见矣。圣人以德化及此,罔有不昌。故象言‘施命诰四方’,履霜之慎,其在此也。”
译文
樵夫向渔家问道:“你是懂易理的人。请问易有太极,太极是什么?”
渔家说:“所谓太极,就是自然界之根本。”
樵夫又问:“太极生两仪,两仪是不是天地?”
渔家答道:“两仪,是天地之祖,并非专指天地。太极一分为二,先生阳为一(记作⚊),后生阴为二(记作⚋),一与二,合称两仪。”
又问:“两仪生四象,四象是什么?”
答:“阴(记作“⚏”)、阳(记作“⚌”)、刚(记作“⚎”)、柔(记作“⚍”),称作四象。阴阳运行诞生了天,刚柔相济形成了地。四象就是成就天地万物的根本,是世界的终极。”
又问:“四象生八卦,八卦是什么?”
答:“所谓八卦,即‘乾(记作☰)、兑(记作☱)、离(记作☲)、震(记作☳)、巽(记作☴)、坎(记作☵)、艮(记作☶)、坤(记作☷)’。万物诞生到消亡,始终都体现在八卦之中。八卦相互结合,两两相重,组成了六十四卦。于是,易学理论就完备了。”
樵者继续问道:“《地雷复》卦,是怎样体现天地规律的?”
渔家答道:“《山地剥》卦的一阳耗尽之后,《地雷复》重新诞生了一阳,预示东方日出。到了中午,是日月旋转的枢纽;到了夜晚,是星辰显现的开始。万物生死,寒来暑往,昼夜更替,不如此就无法显现天地的运行规律。天地运行到了极限,必然产生变化,变化之后就又重新开始运行,如此循环不已,天地才能永久不息。所以孔子在《地雷复》中说:‘先王到了冬至之后,就封闭了关口,商客不再外出,帝王也不再巡视各地(象辞)。’这是顺应天时的缘故。”
樵夫又问:“《天雷无妄》卦寓意灾难,请问其中道理?”
答:“妄是欺瞒的意思,常存欺瞒之心必然出现祸患,因此称作妄。顺天而行,即使有祸临头,也不叫祸,而叫灾。就像农民想着丰收,但懒得去打理庄稼,造成田地荒芜,这不是祸是什么?农民辛勤耕种,但又遭遇了洪水或干旱等天灾,造成田地荒芜,这不是灾是什么?也就是说,灾是天生,而祸是人为。所以,孔子在《天雷无妄》中说:‘先王以茂盛的庄稼来查验四时的变化,从而培育万物(象辞)。’这种做法,贵就贵在事事细心而不妄干。”
又问:“《天风姤》卦,寓意什么?”
答:“姤,又作逅,是相遇的意思,阴柔遇到了阳刚。《天风姤》与《泽天夬》正好相反,互为综卦。《泽天夬》初爻阳刚,气势逼人,而《天风姤》初爻阴柔,逐步变成了阳刚,所以称作《天风姤》。审视《天风姤》,就能领悟到天地的规律,发现阴阳的转换。圣人因此得到启发,做事才达到了兴盛不衰。所以孔子在《天风姤》中说:‘君王颁布法令,昭告天下(象辞)。’就像走在湿滑的雪地上那样小心,原因就在于此。”
转载请注明:卓异笔记 » 《渔樵问答》 一则 论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