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显示在全站导航条下方,非常给力的推广位置

老皇历知识 龙治水 牛耕田 人锄地 甲等田 马运粮 人分丙 姑把蚕 蚕食叶 屠共猪

人文 楊昌達 27185℃

 【岁时纪事】一年之计在于春,每年春节十二天内,古贤赋予了某些干支特定含义,用以预测该年的农业事务,譬如农耕、收成、旱涝。这些概括性预测都标注在老皇历的首页上,但这些预测有什么讲究?今天分别梳理一番儿。


  1.龙治水:辰为龙。从正月初一数到第一个辰日,为龙治水。比如,2021年正月初二为辰日,即“二龙治水”。龙多四靠不下雨,一龙二龙天下涝。难怪今年郑州突降暴雨,一个小时齐腰深。
  2022年正月初八为辰日,即“八龙治水”。最少一龙治水、最多十二龙治水,因此,八龙治水理应雨量适当,不至于干旱。
  延伸“龙治水”,龙少预示领导能力强,以身作则;龙多预示领导不作为,欺上瞒下。
  2.牛耕田:丑为牛。从正月初一数到第一个丑日,为牛耕田,又称牛耕地。比如,2021年正月十一为丑日,即“十一牛耕田”。牛多了轻松,牛少了劳累。
  2022年正月初五为丑日,即“五牛耕田”。最少一牛耕田,最多十二牛耕田,因此,五牛耕田寓意耕牛偏少,人们难免劳累。
  3.得辛日:辛,代表秋末,寓意谷物孕粒。从正月初一数到第一个辛日,为得辛日。比如,2022年正月初七为辛日,即“七日得辛”。最短一日得辛,最长十日得辛。得辛日越短,预示当年五谷成熟越早。得辛日越长,预示当年五谷成熟越晚。古时,在得辛日还要祭祀稷神(五谷神),祈求五谷丰登。
  4.人锄地:壬为人、丁为锄(丁者,古字如锄形)。从正月初一数到第一个壬日,为人数;从正月初一数到第一个丁日,为锄数。比如,2022年正月初三为丁日,表示三把锄头;正月初八为壬日,表示八个人。三人忙来五人闲,杂草稀疏不须锄。
  5.草籽量:子,滋生草籽,昆虫鼠害。从正月初一数到第一个子日,为草籽量。比如,2022年正月初四为子日,即“草籽四分”。草籽最少一分,最多十二分。预示2022年田间杂草量不大,病虫害也不严重。
  延伸“草籽量”,草籽量小,预示全国工农业将健康有序地发展。草籽量大,预示工农业产值低,重复建设,无序上马。或是私挖滥采,空气污染,得不偿失,等等。
  6.甲等地:甲为禾苗,为优等。从正月初一数到第一个甲日,为甲田。比如,2022年正月初十为甲日,即“甲田十分”。甲田最少一分,最多十分,因此,2022年大江南北庄稼长势好,有望迎来历史性的大丰收。
  延伸“甲等地”,预示良好的投资环境。比如,2022年肥田一亩(10分),预示国家在某些方面会有突破性进展,比如芯片。
  7.马运粮:午为马。从正月初一数到第一个午日,为马运粮,又叫马驮谷。比如,2022年正月初十为午日,即“十马运粮”。五谷丰登,车水马龙运粮忙。粮食歉收,肩扛回家不用拉。最少一马运粮,最多十二马运粮,因此,2022年年景相当不错。
  延伸“马运粮”,预示老百姓的收入。比如2022年十马运粮,国家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坚持共同富裕,让每个人都有衣穿有饭吃。
  8.人分饼:从正月初一数到第一个丙日,为人分饼。比如,2022年正月初二为丙日,表示“二人分饼”。最少一人吃一饼,最多十人吃一饼。2022年两人吃一饼,预示粮食完全可以自给。
  延伸“人分饼”,明年全国贫富差距也会相应缩小,农民工工资也有望提升,毕竟是“二人分饼”嘛。
  另说,壬为人、丙为饼。从正月初一数到第一个壬日,为人数;从正月初一数到第一个丙日,为饼数。比如,2022年正月初二为丙日,表示二饼;正月初八为壬日,表示八人。二饼八人分着吃,该年难免受饥饿。两种算法,孰对孰错,只待时间去验证。
  9.屠共猪:就是几个屠夫一起杀猪的意思,共,共同。亥为猪。从正月初一数到第一个亥日,为屠共猪。比如,2020年正月初九为亥日,即“九屠共猪”。最少一人杀一猪,最多十二人杀一猪。2020年九人杀一猪,可见,生猪出栏率不高,难怪猪肉价格飙升,一度达到每市斤35元。
  2022年正月初三为亥日,是三屠共猪。三个人杀一头猪,看来,2022年猪肉价格不会太高,仍然徘徊在8~13元/市斤之内,最高不超过15元/市斤。2023年,八屠共猪,猪肉价格必然翻身上涨当前(2021年10月2日),母猪出栏3.5元/市斤,生猪出栏5元/市斤,大肉价格跌至9元/市斤。根据猪食料以及人工成本,9元已经跌入极不正常的警戒线。自然规律告诉我们,有大起必有大落,有大落也必有大起,因此,未来猪肉价格必然会再次升至35元/市斤。希望养猪户提前谋划。
  10.姑把蚕:妇女养殖桑蚕。把,掌管。姑为妇,妇为阴,金为掌管。从正月初一数到第二个纳音金日,为妇把蚕。比如,2022年正月十一为“乙未砂中金”,即“十一姑把蚕”。
  延伸“姑把蚕”,立足于今天,姑把蚕象征劳动力。2022年十一姑把蚕,预示劳动力缺口减小,外出务工人员将大量增加。
  另说,《象吉通书》说:“四孟寅申巳亥年,一姑把蚕;四仲子午卯酉年,二姑把蚕;四季辰戌丑未年,三姑把蚕。”
  11.蚕食叶:纳音木为桑叶。从正月初一数到第一个纳音木日,为蚕食叶。比如,2022年正月初六为“庚寅松柏木”,即“蚕食六叶”。桑叶量虽然不算充足,但也能说得过去。
  延伸“蚕食叶”,立足于今天,蚕食叶相当于工业生产的原材料。2022年蚕食六叶,预示全国工业生产的原材料仍不算充足。比如高端芯片,仍处于缺乏状态。2023年蚕食三叶,原材料更显不足。从侧面思考,未来两年内,我国工业产能急剧提升,原材料不足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。但也要时刻警醒,是不是国外的卡脖子现象更加严重?
  12.春社:社,即“土地神”。立春后第五个戊日,为春社。比如,2022年二月十四为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,即“戊辰”日,当日为春社。春季祭祀土地神,以求五谷丰登。
  13.秋社:立秋后第五个戊日,为秋社。比如,2022年八月二十七为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,即“戊寅”日,当日为秋社。秋季祭祀土地神,以求籽粒饱满。
  14.分龙:夏至后第一个辰日,为分龙日。比如,2022年六月初四为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,即“丙辰”日。分龙当日,如果天气晴朗,分懒龙,天气旱;如果阴雨绵绵,分健龙,雨水多。
  15.土王用事日:就是土神忙于公务的日子。从土王用事日起,18天之内,不可动土开挖。
  具体推算方法: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前18天为土王用事日,从此日起,18天内都属于土神办公的时间,所以,每年有四个土王用事日。比如,2022年土王用事日为:三月十七(此后18日内)、六月二十二(此后18日内)、九月二十五(此后18日内)、十二月二十六(此后18日内)。详细参阅:五行用事之土王用事日
  16.三伏:夏至三庚入伏。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之始,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之始,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之始。有些年份三伏30天,有些年份40天,详细参阅:以庚定伏,探究三伏天闷热的原因
  17.三九:冬至逢壬数九。冬至后第一个壬日为起点,每“九天”算一“九”。第一个九天叫“一九”,第二个九天叫“二九”,依此类推,一直数到“九九”。

转载请注明:卓异笔记 » 老皇历知识 龙治水 牛耕田 人锄地 甲等田 马运粮 人分丙 姑把蚕 蚕食叶 屠共猪

喜欢 (15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