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显示在全站导航条下方,非常给力的推广位置

古代医院设立的十三科—祝由科

祝由 楊昌達 237℃

  祝由,明代之前,在官方医院中设立的最后的一个科室,即祝由科。
  最后的一个科室,就是第十三科,所以习惯上称作祝由十三科。其实,应该称作十三科祝由。
  祝由科治病不需要药物、针灸、手术,而是主治医生根据病情,或按照北斗七星的排列位置行转脚踏(禹步),或默颂咒语,或采用朱砂绘制符箓,借此与天地间的某类有可能相关的未知力量沟通,了解疾病的缘由,从而达到移精变气,阻断病痛。
  但是,若疾病不属于鬼怪作祟,祝由无效,必须利用医药治疗。
  明·虞抟《医学正传》:“禁咒科者,即《素问》祝由科也。立教于龙树居士,为移精变气之术耳,可治小病。或男女入神庙惊惑成病,或山林溪谷冲著恶气,其證如醉如痴,此为邪鬼所附,一切心神惶惑之證,可以借咒语以解惑,安和而已。古有龙树咒法之书行于世,今流而为师巫,为降童,为师婆,而为扇惑人民哄吓取财之术。噫!邪术为邪人用之,知理者勿用也。”
  所谓祝:具有双重含义。第一,即咒(呪),音zhòu,祷告、诅咒(神鬼)之义。《康熙字典》释:“以言吿神谓之祝。请神加殃谓之诅。”但此处仍读作zhù;第二,阻断、断绝(疾病)之义。
  所谓由:具有双重含义。第一,(疾病的)来由、原因;第二,(鬼神)遵循、听从。
  《明史·太医院》记载:“太医院。院使一人,正五品院判二人。正六品其属,御医四人,正八品,后增至十八人,隆庆五年定设十人。生药库、惠民药局,各大使一人,副使一人。
  太医院掌医疗之法。凡医术十三科,医官、医生、医士,专科肄业曰大方脉(内科)、曰小方脉(儿科)、曰妇人、曰疮疡、曰针灸、曰眼、曰口齿、曰接骨、曰伤寒、曰咽喉、曰金镞、曰按摩、曰祝由。”
  所谓移精变气,古代中医治疗学术语。是指转移病人思维、改变脏腑气机紊乱,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方法。
  清代医学家张志聪解释道:“移精变气者,移益其精,传变其气也。对神之辞,曰祝;由,从也,言通祝于神明,病从而可愈也。”
  唐·孙思邈《千金翼方·禁经》曰:“千卷未尽其性,故有汤药焉、有针灸焉、有禁咒焉、有符印焉、有导引焉,斯之五法,皆救急之术也……但按法施行,功效出于意表,不有所缉,将恐零落。今编为两卷,凡二十二篇,名曰<禁经>。其于条例,后科详悉。博雅君子,无或隐焉。”

转载请注明:卓异笔记 » 古代医院设立的十三科—祝由科

喜欢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