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庙五行,又称大五行、洪范五行。宗庙,是敬奉祖宗的庙宇。寓意宗庙五行是五行之根本。部分风水派别用以二十四山辨砂放水,趋吉避凶。但由于其学理难以考证,千百年来,风水界争论不休。
宗庙五行
子、寅、甲、辰、巽、辛、戌、申—-属水
乙、丙、午、壬—-属火
艮、卯、巳—-属木
酉、丁、乾、亥—-属金
癸、庚、丑、未、坤—-属土
唐朝卜应天《雪心赋》:“宗庙之水法误人,五行之山运有准。”
北宋杨惟德《茔原总录》:“大五行,盖五行之变体也,唯地理家用之,其分属之理浅惑皆不能考。虽或得之,亦多穿凿,未尽其理。古今用之极有征验,阴阳之妙有不可诘(难以深究),此殆(或许)如医家之用五运也,故今遵用之。”
明朝尹直《謇斋琐缀录》:“宗庙一家,颠倒五行,往往人指为《灭蛮经》。然用以立向消水,吉凶比于诸家多验,而时师莫能究其立法之因。”
《诸家五行》:“地理窍妙,无出五行;五行之变,不可穷胜(五行变化无穷无尽)……曰正五行以定其方;曰八卦五行以司其局;曰洪范五行以穷其山音,诚地学之标准矣,惟洪范五行最玄……”
明朝徐氏《地理人子须知》则与唐朝《雪心赋》如出一辙:“宗庙之水法误人,五行之山运有准。”
宗庙五行在风水界争论不休,原因在于其学理难明。储泳在《祛疑说》中这样说道:“地理之学,虽各守其师说,深浅固未易知,但二十四位之五行,亦有两说,莫之适从(不知道听谁的对)。自古所用大五行,虽郭璞元经,亦守其说,谓之山家五行,然先辈皆谓莫晓其立法之因。既无可考之理,古今岂肯通用而不疑者哉?”储泳的思路,其原理学理很是牵强,在此不再罗列。
个人认为,既然号称“宗庙五行”,犹如五行之祖宗。
属水:子、寅、辰、戌、申。甲、巽、辛(地球水多)
属火:午。壬、乙、丙(地球火并不多)
属木:卯、巳。艮(地球植物有限)
属金:酉、亥。丁、乾(地球矿藏有限)
属土:丑、未。坤、癸、庚(地球土多,但少于水)
解释地支:
坎子水、离午火、震卯木、兑酉金,立於四正,五行不变。
亥,本属水,金病于亥,亥变金。
寅,本属木,水病于寅,寅变水。
巳,本属火,木病于巳,巳变木。
申,本属金,乃水之长生地,申变水。
辰、戌为阳土,为地表,畜水用以生化万物。属水。
丑、未为阴土,为地下,仍属土。
解释天干:
甲纳于乾宫,乾属金,有水相生,方才生长,故属水。
乙纳于坤宫,坤属土,木生土中须火照耀,方才生长,故属火。
丙为太阳,属火不变。
丁纳于兑宫,兑属金,故属金。
庚,土中之金,故属土。
辛纳于巽宫,巽属木,故属水(见下)。
壬纳于离宫,离属火,故属火。
癸纳于坎宫,坎属水,水聚地上,故属土。
解释四维:
巽辰同宫,辰为水库,因此,巽属水。
艮寅同宫,艮乃木性外张之始,因此,艮为木。
乾,属金不变。
坤,属土不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