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政四余星象术,全称应该是“七政四余二十八宿星象术”。所谓七政,是指太阳、月亮、金星、木星、水星、火星、土星;所谓四余,是指紫炁(木星余气)、月孛(水星余气)、罗睺(火星余气)、计都(土星余气)。所谓二十八宿,古天文学家为了观测日月及五星的运行轨迹,在天空中划分东西南北四大星区,每个星区七宿,共计二十八宿。
星象术又称占星术、星命术、果老占星术。其理论是根据人的出生时间,观察天上诸星曜所居的位置,从而判断人生祸福。比如命主宫状态以及命主所躔二十八宿的度数,身主宫状态以及身主所躔二十八宿的度数、财帛宫状态,等等。
《通鉴前编》曾说:“黄帝既受河图,命鬼臾蓲占星,于是乎有星官之书。”据记载,鬼臾蓲是上古时期的天文学家。
《宋史·天文志》记载:“夫不言而信,天之道也。天于人君,有告戒之道焉,示之以象而已。故自上古以来,天文有世掌之官,唐虞(尧舜时期)羲和、夏(夏朝)昆吾、商(商朝)巫咸、周(周朝)史佚、甘德、石申之流。居是官者,专察天象之常变,而述天心告戒之意,进言于其君,以致交修之儆(上书进言,儆醒帝王)焉。”羲和、昆吾、巫咸、史佚都是远古时期的天文学家。其中,甘德是战国时期鲁国人,著有《天文星占》八卷。石申夫是战国时期魏国人,著有《天文》八卷。可惜这两部中国最早的天文著作已经失传。
《刘恕外纪·三皇纪》记载:“黄帝立,占天官,始受河图,得其五要,乃设灵台(天文台),立五官,以叙五事。命鬼臾蓲占星,斗苞授规,正日月星辰之象。于是乎有星官之书。命羲和占日,常仪占月,车区占风。命大挠探五行之情,占斗纲所建,于是始作甲子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谓之干,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谓之枝。枝干相配以名日,而定之以纳音。命容成作盖天(天象),以象周天之形,综六术,以定气运。”可见,中国占星术由来已久,但主要是天文研究以及国运判断,而鲜用于占命。
星象真正用于占命大约萌发于唐代,成熟于明代。唐代星象学家众多,比如李淳风、袁天罡、僧一行、吕才、张果,以及外域在唐的瞿昙悉达。瞿昙悉达原籍印度,著有《开元占经》。虽然该领域人才济济,但只有传说中的张果最具影响力。
张果,唐代颍州隐士,后被道教奉为八仙之一。因为是神仙,故被尊为张果老。《平阳府志》记载:“唐仙张果,隐于中条山(在晋西南),往来汾晋(山西中部)间。世传数百岁,常骑一白驴,日行数万里。休则叠之如纸,置巾箱中,乘则以水噀之,复成驴。唐太宗、高宗徵(召)之不起。武后召之,佯死于妒女庙前。玄宗时,复居恒州(山西大同)山中,使通事舍人裴悟(唐朝人)往召之,辄气绝,仆久乃苏悟,不敢逼,驰白状。帝更遣中书舍人徐峤(唐朝人)赍(jī,携带)玺书(诏书)邀礼,乃至东都舍集贤院(唐代官署名称),肩舆(乘坐轿子)入宫。帝问治道神仙事,语秘不传。果善息气,能累月不食,饮酒至数斗不醉。果尝云:‘我生尧丙子岁,位侍中。’然其容貌若六七十。时有邢和璞(唐朝人)者,知人寿夭。师夜光(唐朝人)者,善视鬼。帝命和璞推果死生,懵然莫知其端。帝诏果密坐,使夜光视之,不见。帝谓高力士(唐朝人)曰:‘吾闻饮堇(堇堇菜)而无苦者,奇士也。’时天寒,因取以饮。果三进,颓然曰:‘非佳酒也。’乃寝。顷视,齿皆焦缩,顾左右取铁如意(铁质挠痒工具),击堕之藏带中,更出(反而取出)药傅其龂(yín,门牙)。良久,齿已生,粲然(明亮)骈洁(整齐)。帝神异之,欲以玉真公主降果,未言也(尚未开口)。果忽谓秘书少监王回质、太常少卿萧华曰:‘谚谓:『取妇得公主,平地入公府,可畏也。』’二人怪语不伦(二人认为他说胡话)。俄(一会儿)有使传诏曰:‘玉真公主欲降先生。’果哭,固不奉诏。有诏图形(玄宗下令绘画张果的相貌)集贤院,恳辞还山,未几卒(没多久就死了),或言尸解,帝为立(玄宗为张果兴建)栖霞观。今中条山五老峰有张果洞,石上驴迹宛然,相传为异。”
成书于明代的《张果星宗》,又称《果老星宗》,是后人托名张果老,博采众长编撰而成,是今天七政四余占命术的理论依据。
明代浙江瑞安人郑希诚撰著《郑氏星案》,这是占命术有史以来真正有迹可循的星命著作。《温州府志》记载:“(郑)希诚瑞安(浙江瑞安)人,入山中遇异人,与语授以《果老五星》一帙为别,自此晓书史,意见旋发,举五星推之辄验,求占者填门(屋门拥挤)。其法问人生辰,即书所生之七政四馀,及干支化曜于盘上倒悬之,仰观旬日人之寿夭祸福,穷通锱铢不爽(zī zhū,分毫不差)。后卒,书不传,今有所撰(《郑氏星案》)。占词七十二张,行世永乐中(明朝永乐年间,1403至1424年),汪廷训(明朝人)效其法,亦取验。”
到了北宋时期,辽国(契丹)耶律纯(约984年)著有《星命总括》;元朝耶律氏著有《耶律真经》;明代万民英著有《星学大成》、明代水中龙(自号)著有《星平会海》;清代舒继英著有《乾元秘旨》、不署名的《星斗宿诀》;民国曹仁麟著有《星度指南》,可见,明朝是星象术的鼎盛时期,万紫千红。
《星学大成》一书巨细不遗,在提要中有这样一段话:“自来言术数者,惟章世纯(明代人)所云:‘其法有验有不验,验者人之智计所及,不验者天之微妙斯存。’其言尤为允当。而术家必欲事事皆验,故多出其途(发明很多方法)以测之,途愈多而愈不能中。”
转载请注明:卓异笔记 » 七政四余星象术的发展历史